前些日子专访了睿柏资本创始合伙人劳逸华先生,他对投资的理解中有一句话尤其印象深刻:“投资有三个层面的境界,第一是科学;第二是艺术;第三就是哲学了。”
以哲学境界投资为代表的,恐怕就是年迈气势依旧如虎的索罗斯,题图正是索罗斯结束40年对冲基金经理人生涯时,接受采访的照片,他向公众宣布量子基金将退回投资者10亿美元的款项,而剩余的240亿美元个人资产将转变为家族基金。
“我们现在能做到就是科学,加上那么一点点艺术,但离哲学还非常远”,劳逸华笑着说。那一瞬间,我仿佛看到这名带着天真笑容,眼光中却闪烁着狡黠的海外对冲基金经理身上那么一点点索罗斯般自信的味道。
与量子基金主要采纳的“宏观策略”不同,睿柏资本团队的海外投资策略是比较传统的多空交易,标的目前也仅限于主要二级市场——香港、美国及主流海外市场中的中国公司,或现有及潜在业务与中国关联度大的纯海外公司(例如最大市场在中国的肯德基,怎么也算小半个中国公司了)。睿柏资本第一支基金的名称也就叫做:中国相关绝对收益基金。
做生不如做熟,我想这是前IDG(PE/VC投资)出身的劳逸华投身海外证券市场的优势所在。然而,一个即将升为IDG合伙人的风险投资人,为什么放弃更容易到手的高工资跟舒适的生活,要投身一天16小时,没有周末的工作中?为什么不继续做一级市场而转做海外二级市场,而做了圈内也没太多人懂得的海外对冲基金的急先锋?
问:前两年美指大涨,是不是看好这个时机,所以才在这个时候发海外对冲基金?
劳逸华:不尽然,市场的表现是短期的,我们不会因为短期的表现去开启一个长期艰苦卓绝的事业。索罗斯说过,优秀的投资都是枯燥乏味的。作为想追求卓越的基金管理人,一定想做长期的基金,打造自己的品牌,拉长看这两年其实只是个普通的过程。
真正来说,长期来看,中国人的资产进行全球配置是必然的趋势,我们已经看到出于资产安全合理配置的原因,海外已经是很多高净值人士的重要选择。但由于语言包括基金管理人信任的问题,海外市场对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是陌生且难进入的。
我把我们自己形容为既能开把洋枪(熟悉海外市场规律,具有全球视野)又能耍把大刀(接地气,深入了解中国经济、行业和公司、团队)的投资人,是能够比纯老外或纯本土投资人更好地做好资产管理。
我们专注的,其实还是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机会。中国海外上市的个股,以及与中国产业相关的海外公司的投资机会。
譬如我在IDG主导投资的生物制品公司(China BioProducts),虽然在美国上市,但完全就是中国本土公司,我们从基本面判断血浆生物制品行业供不应求,可持续的高利润率,独特的护城河,该公司可以从同批次血浆中研发出多个产品,经过收购整合后进入行业前三。从2009年7月,成本4元,到今天2014年已创了历史新高,目前股价位46元,5年翻了11倍,而这样的投资机会却很少在中国的A股市场获得。
更重要的是A股市场的容量,以及做空机制的缺乏,限制了机构投资者较稳定获得绝对收益的能力。譬如说在市场下行的情况下,在海外成熟资本市场,既可以根据自己对基本面的判断在同一行业进行多空配对交易,获得风险收益比合理的回报,同时可以运用个股期权优化风险收益比;也可以根据行业变化的趋势,做多获益者,做空基本面恶化的行业公司,双向获利。
国内虽然有了股指期货,但配置的多头是中小盘,创业板,而做空的股指期货标的为沪深300,成分股均为大盘股上,其实本质上并非对冲,而是两个独立的交易。针对单支股票的做空手段匮乏,尤其融券成本高限制多,机构资金很难参与。对于我们来说,会通过QFII进行些A股配置,补充一些海外市场缺乏的独特品种,但A股市场不是主战场。
同时,海外市场的中国公司和a股公司相比,更能代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方向,投资者也更能分享中国产业和消费升级的巨大机会。受到A股市场发行规则的限制等历史原因的影响,你会发现A股上市公司总体以制造业和重资产行业公司为主,海外市场中国公司以TMT、消费和新能源公司为主。
我们把过去10年同样给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的海外市场代表腾讯、唯品会和a股公司代表茅台、云南白药相比,谁更能代表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谁更有持续高增长的潜力,不言而喻。
问:刚提及您在IDG工作过,IDG在中国的风险投资资本中非常有名,您为什么离开一级市场来投二级市场呢?
劳逸华:实际上在二级市场也不乏好的股票,许多十倍股,百倍股都是产生于二级市场,这里并没有那个市场更能挣钱的道理,好比风险投资资本中也有不同策略的基金,从投初创项目的天使资本到投有稳定现金流寻求退出的成熟项目,各种策略都可以挣钱,区别只在于你是不是做得比别人好。当然,宏观上我认为PE、VC的投资过了最好的时间,投资成本上不见得比二级市场有多大的折扣,但二级市场流动性要好的多。
投海外二级市场,由于其市场容量大,参与者数量众多,交易比较公平。在国内的一级市场公平,不仅因为这些年竞争者众多,导致项目价格水涨船高;除此以外,政治力量依旧在中国经济中扮演了比较大的角色,许多一级市场的项目,并不是你眼光好就能买得到。但公开上市发行后情况就完全两样了,只要你有眼光,你就能买到,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
其实我现在依然与IDG保持着很好的关系,事实上我们基金目前的主要投资者中就有我的几位前老板,均是知名的投资人。我在IDG时一直也在用个人账户投资二级市场,他们那时开始就比较看好我,过往业绩也证明了我的能力。我决定创业后,说了15分钟他们就决定投资支持。
问:我观察到您的基金从刚设立就与参照指数(摩根斯坦利金龙指数〉以及恒生指数等迅速拉开了差距。但在今年3、4月市场快速下跌的时候基金净值也相应有所回撤,到6月缩短了些差距,这里面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点击可查看大图,最上方空心蓝线为睿柏基金表现,最下方实心蓝线为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中间黑色空心线为摩根斯坦利金龙指数。)
劳逸华:我们正式提交基金设立申请实际上是去年8月左右,因为是第一支基金,整个法律包括托管银行的设立工作比较繁琐,导致最终开门是11月,当时我们在2013上半年就看好准备基金开门建仓用的几支票,恰好在8月后急涨,到我们可以建仓时,其实已经损失了涨幅最大的那几个月的收益。基金开门时还需要建仓期的时间,所以在参照股指下跌的行市里,依靠这些逆市上涨的票使得开门情况还可以。
今年3月时,市场整体快速杀跌,我们主要的参照指数都经历了比较大幅度的下跌,而个股向下的幅度比指数更大,在那个时候我们内部也经历了一个调整的过程,当时空头加得不够及时。赢钱没有问题,输钱时才能看出一个基金的内部问题,而任何一个投资者你也不可能做到每刻都赚钱。
所以我很正面看这次调整,是团队磨合练兵的好机会,只有经历过真正牛熊周期的团队才是成熟的团队,我们过去那么多年的投资经验深有体会。能够暴露问题及时进行内部调整,在5月基金表现又回到了原有的节奏中。
事实上,我们3、4月份基金由于保守低仓位的策略,我们单月的最大回撤仅2%,跑赢了大部分同行,截止6月底,所有中国海外对冲基金年回报率的中位数是0,超过一半的基金还是亏损。我们现在仍然比较保守,尽管指数在上蹿,缩短了些我们的相对收益,但我们做的是长期投资。理念必须坚持。
财富归宿:我看到你的投资策略中说,从基本面切入,估值超越基本内在价值30%以上退出。这点在平衡市,或者说在市场预期不确定的时候比较容易实现。倘若遭遇趋势市,譬如大牛市,您这个策略会不会容易跑输激进的选手,在降仓位时踏空或者在做空时被轧空呢?
劳逸华:对的,职业投资人多数并不喜欢大牛市有这个原因。猪都飞上天的时候,也较难区别显现职业投资人的能力;其次,我个人因为比较谨慎,所以确实在趋势市里面会有压力。但我的合伙人就弥补了我的缺点,狄晓锋出自安信证券香港,在二级市场有多年经验,他比我擅长做多,我们两个会配合工作。
一旦市场形成趋势,狄晓锋就会主导;倘若市场下行或行情不确定时,会多听我一点。我们两人熟识七年,也曾经是同事,彼此很了解各自的强项弱项,互补会更好。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实现在市场下行和震荡周期中取得正收益、而在市场上行周期中取得高收益的目标。
我们在医疗保健,消费服务,环保新能源以及互联网四个朝阳产业中的研究力量都非常强,跟公募基金追求相对收益及基金规模的管理费模式不同,我们是绝对收益基金,收益分成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我们可以更好的专注于公司基本面的中长线价值,投资成功率更高。而投资海外市场,可以更方便的瞄准趋势市中估值偏高的股票,寻找合适的机会作空,争取多空两头都挣钱。
财富归宿:投研是否还需要去实地探访,进行尽职调查呢?
劳逸华:当然会做尽职调查,也会去实地考察。但其实很多公司的情况我们已经很了解了,我自己第一份工作是普华永道,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出身,很多财务造假的公司,看财务报表就能看出问题,当然现在很多公司财务造假与时俱进水平都高。
但假的总归是假的,我们这种熟悉行业和产业链上下游的,稍做一些调研及老板背景调查就能看清本质,这是我们这种接地气投资人的优势。虽然虚夸业绩粉饰报表可以理解,这样的的情况也很多,但虚增到30%以上的,就只能判定是假账了,那就看情况做空它。
另外,上市公司多数是行业龙头,而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中几乎所有都有PE/VC投资,做PE/VC出身的,想要深入了解一个企业的真实情况,我们在人脉及商业网络上是有很大优势的,一般最多几个人就能找到关键信息源,同时也调查得更直中要害。
财富归宿:基金起步半年,半年收益率10%,大幅超过摩根斯坦利金龙指数(0.15%),业绩算是相当理想了。您预期基金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会进一步扩大基金规模么?多大规模的基金算是一个基金经理人的极限?
劳逸华:做一个中国元素二级市场的对冲基金,差不多十亿美金会是一个理想收益率的槛。我们目前离这个数字还有很大空间,下半年到明年,期望先做到3000万-5000万美金的规模。
但我们并不想从规模扩张中获利,我们更愿意帮助我们的投资人获取长期资本收益,并从中获益。目前已经有不少投资人介绍的朋友追加新的投资给我们,未来机构投资者可能更多,我们目前都没有做过主动宣传,毕竟先做好基金本身才是正事。
做一个投资基金管理人其实是很苦逼的事,一般早上6点半起来看新闻收集信息,8点半公司开例会套牢,开盘后就是看盘或者是各种调研,稍微空一下,5点半开收盘小结以及为晚上美国开盘做准备,晚上9点半美国又开市继续工作。
我确实很热爱投资这行,所以才那么勤奋,尽管我也知道有其他的“门派”,涨停板敢死队的那些人我也认识一些,也有搞技术分析流,我们是比较科班,就是重基本面结合一些技术面做优化交易,坚持从行业及产业链的河流上切入寻找投资优秀公司的机会。
这就像一个武林,什么样的人都有,但只有业绩好坏才说了算,谁强谁弱,长期收益率说了算。
因为是基金设立业务上结识的,在离开时,我忽然想起一个八卦,小小的揶揄了劳逸华一下。
听人说,你这个基金的设立费用是行业最低价,连审计费用都是令人惊讶的低,你是怎么谈出来的?
劳逸华腼腆的笑了一下,正色说:“我设立时确实是用了很多以前PE/VC时的资源,每一分钱我们都要为投资人争取的,我们希望投资人的利益最大化,这就是我们的工作。”